质量标准
执行土方开挖与回填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砖砌体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
成品保护
安装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不得攀踩钢筋。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50㎜。其钢筋垫块不得遗漏。
冬期施工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拆模时应避免重撬、硬砸,以免损伤混凝土和钢模板。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蜂窝、露筋:由于模板拼接不严,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振捣不按工艺操作,造成振捣不密实而露筋。
缺棱、掉角: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均匀或拆模过早,养护不够,都会导致混凝土棱角损伤。
沉桩时遇到浅层障碍无法继续沉桩?
原因分析:
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中未能特别强调浅层障碍物及局部的土层分布深度和性质,导致沉桩时遇到浅部(3-4M)的老基础、大孤石,较深部(20M左右)的硬塑老粘土和非常密实砂层、沙砾石层等情况无法施工。
防治办法:
(1)打桩前应对场地原有建筑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安排进行探桩施工;对浅层障碍物可采用挖土机挖除,当无法操作施工时,可采用钻机将障碍物钻穿,然后在孔内插桩后沉桩,严禁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的方法纠偏。
(2)当桩已入土较深,桩无法拔出时,可采用小型钻机将钻具放入管桩中间的空洞中钻孔,将障碍物钻穿后继续沉桩。
(3)选用的桩机能量大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及地质条件相匹配,即桩机选型、配重应符合施工要求。
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控制措施
预应力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其中主要介绍一下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其中主要包括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几部分。其中常见的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如下几种。
施工前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首先应该明确设计要求,并结合地质勘察资料确定施工参数,对桩机穿透土层的可能性作出基本判断,从而对桩段配备作出初步安排,桩段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压桩前必须具备地质资料,桩位平面图,桩顶的设计标高,并按图纸要求进行标高测量和桩的定位、复核,组织桩机进场。用桩架的导滑夹具或桩箍将桩嵌固在桩架的两导柱中,并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并插入土中,待桩的位置及垂直度校正后即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