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发展史
起步阶段(1949~1958 年)
之初,我国机床工业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时,机床保有量在9.5 万台左右。1952 年,金属切割机床年产量仅1.37 万台,只有上海、沈阳、昆明等城市少数企业有制作皮带车床的能力。比较而言,欧美国家在1797年便设计出丝杆传动车床,1952 年已经研发出了数控铣床,我国此时和国外的技术差距和产业差距都非常明显。
我国机床发展阶段
混乱阶段(1959~1978 年)
国际关系紧张下,我国机床工业艰难发展。在这段时期,处于“”时期,国际形势比较严峻。苏联曾在我国机床起步阶段提供过帮助,不过在这一时期也将本国召回,也不再向中国出口机床。此时欧美国家对我国的技术比较严重。
过度重视机床产量,机床工业资源被浪费。除了国际形式严峻以外,我国机床行业出现了过于重视产量的现象,对机床工业产生了长足深远的影响。在1958~1960 年期间,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大量扩产,在企业扩展产能时,忽略了产品的质量。1958 年机床产量是1957 年2 倍,1960 年是1957 年的5 倍!随后的1961~1978 年,我国在盲目追求产量的同时,对技术发展也开始忽视,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961~1978 年生产的164 万台机床,合格率仅有60%,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机床传动精度
传动精度是指机床传动链各末端执行件之间运动的协调性和均匀性。
以上三种精度指标都是在空载条件下检测的,为反映机床的性能,必须要求机床有一定的动态精度和温升作用下主要零部件的形状、位置精度。影响动态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机床的刚度、抗振性和热变形等。
对于机床的动态精度,尚无统一标准,主要通过切削加工典型零件所达到的精度间接的对机床动态精度作出综合的评价。
机床皮带轮受损至受力不均
三是皮带轮受损至受力不均。但有一个问题要注意的是,停止时不抖动,上下运动不均匀,所以电机工作异常这个问题可以排除。因此先对机械部分诊断,在诊断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在公差之内。利用排除法则,余下的只有皮带问题了,在检测皮带时,发觉这条皮带刚换不久,但在细心检测皮带时,发现皮带内侧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很明显是受力不均所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诊断中发现电机放置有问题,即装夹的角度位置不对称造成受力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