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家上市银行已公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在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背景下,上市银行的信贷投放持续攀升,尤其是工、农、中、建、交和邮储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是发挥了“头雁”效应。 今天的信贷结构,意味着明天的经济结构,透视六大行的资金流向,可以从中窥见我国经济的脉动。
重大项目、薄弱环节最“吸金”
工行各项贷款新增近1.4万亿元、农行新增实体贷款1.4万亿元、建行增加贷款投放1.32万亿元、中行客户贷款总额增加1.19万亿元……记者梳理发现, 上半年,六大行的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其中四大行均超万亿元。
在建行行长王江看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基本面持续稳中向好,企业的信贷需求进一步释放。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哪些领域? 从半年报数据看,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是信贷供给的“主战场”。
工行上半年项目贷款增加近5000亿元,同比多增约1700亿元。截至6月末,交行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贷款余额占集团贷款的比重超过50%;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52万亿元,约占全行各项贷款的四分之一。
“农行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6月末县域贷款余额达5.9万亿元,农业贷款、粮食安全相关贷款、乡村产业贷款等重点领域的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农行行长张青松表示。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工行、农行、中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超过30%,其中工行增速高达40.4%。
瞄准高质量发展要求,信贷资源正在加速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倾斜。截至6月末,工行投向制造业的公司贷款余额达1.83万亿元,比年初新增1836亿元;中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8.4%、2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83.5%。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信贷的增长“亮眼”。截至6月末,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均超过万亿元。
专家表示,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各大银行优化信贷资源供给,有效促进货币政策传导,进一步提升了融资服务的精准性,对实体经济稳步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严控房地产贷款
数万亿元信贷资金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在“房住不炒”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宏观调控背景下, 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出现增速放缓、占比下降的态势。
截至6月末,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49.80亿元,增幅4.72%;农行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长5.8%;交行按揭贷款较上年末增加935.66亿元,增幅7.23%,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减少0.26个百分点。
对于新增额度,各大行均表示,主要是支持居民合理的自住购房需求。“建行有序推进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控工作,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百姓合理住房需求,个人住房贷款保持平稳增长,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逐步下降。”建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说。
值得注意的是, 在大型银行压缩房地产贷款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中小银行争抢市场份额的苗头。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忠瑞表示,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实施名单制管理,督促落实房地产金融调控要求,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将进一步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
下半年贷款保持稳定增长
对于下半年的贷款投放,各大银行高管均表示,贷款投放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同时将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下半年信贷投放的项目储备充足。”张青松表示,农行将更加突出对经济转型的适配性,将金融活水更多引向普惠、县域等经济薄弱环节,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改革举措和重点项目建设。
交行行长刘珺表示,乡村振兴、绿色经济、先进制造业等新的领域信贷需求强劲,将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同时在产品和数字化能力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个人贷款也是各大行的投放重点。农行表示,将继续优先满足个人贷款的投放需求,着力提升个贷在整体贷款中的占比。建行表示,将在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方面持续发力。邮储银行表示,下半年信贷资源将更多向零售业务倾斜,主要以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为主加大投放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六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专家表示,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是金融机构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从源头上防控风险的重要保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