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应避免将长期目标短期化
实现双碳目标是重大战略,要将长远目标和现实条件有机结合。实现双碳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会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层次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还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外溢性影响。因此转型必须稳妥,不能将长期目标短期化,需要在转型过程中逐步调适,分步推进。向双碳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要避免“碳冲锋”和“一刀切”的做法。减碳约束下,煤炭和各类高耗能行业及其聚集地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减碳要全国一盘棋、系统化推进,特别是要考虑原料煤的跨区域保供问题。各地区、各行业需要充分考虑减碳措施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可能影响,避免采取冲锋式减碳和“一刀切”限产停产的措施。管控减碳目标和路径需要科学设计和论证,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有序减污降碳和发展转型。(经济参考报)
二、国内要文1.服务科创产业 上海组建千亿级国有创投企业
展开全文近日,为发挥国有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23日进行联合重组,组建新的上海科创集团,打造国有创投头部企业。联合重组后,新的上海科创集团资本管理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累计直接投资项目超过360家,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51家。(新华网)
2.广东梅州通过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终审
12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终审活动在北京举行。11座候选城市进行最终角逐,梅州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终审,成为目前广东省唯一一个通过终审的城市。通过的城市将在履行报批手续后,于中日韩文化和旅游部长会议上,由三国文化和旅游部长共同授牌。据了解,“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是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亚洲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动,是中日韩人文领域的重要成果和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品牌。自2013年启动“东亚文化之都”评选以来,每年中日韩三国各评选1~2个城市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广州日报)
三、地方频道1.河南将力争每年培育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2月24日,据报道,未来河南每年将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到2025年,传统产业比重降到30%左右,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达到60%,跨入新兴与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除此之外,河南按照“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和突出发展制造业的原则,对现有各类开发区,按照国家和省级两个层级、五大类别进行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目前,河南正在组织各地抓紧编制开发区整合方案,明确开发区数量名称、空间范围、主导产业和管理机构等,争取明年1月底前完成批复。(大河网)
2.《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布
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印发了《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按照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和2035年“三个100”远景目标,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达到年产值600亿元,累计拉动社会投资300亿元,有序完成“三个15”阶段目标,统筹推进国际食品谷“3+5+X”体系建设,即攻坚培育引领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类关键产业,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布局一批核心园区,构筑“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共建共享新模式,将国际食品谷建设成为创新资源集中、高端人才充沛、产业链条完善的现代农业与食品示范高地。(深圳特区报)
四、公司化运营项目2022年"贵州绿茶"第一采系列活动明年1月1日举行
近日,据报道,2022年“贵州绿茶”第一采系列活动将采取普安县主会场+哈尔滨市分会场联动的方式于明年1月1日举行。活动由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黔西南州、黔南州、六盘水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部门承办。旨在通过茶文化与茶产业同步推介,全方位展示贵州茶。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突出产销对接,线上线下融合推介,不断提升贵州早茶知名度。本次系列活动首次采用“主会场+分会场”联动的办会模式,把名师大咖讲茶、经销商互动作为重要内容,将邀请知名人士前往第一采启动仪式现场,在更高维度、更广深度阐述贵州早茶,邀请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一批经销商到茶山、茶企进行产销对接。(贵州日报)
五、王牌悟语生活就像是爬山,只有一格一格地往上走,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也才能不受困于当下的窘境。新的一天,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