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仓储笼,  GLW330/7.5/S往复式给料机  BQG150/0.2气动隔膜泵  BQG140/0.3气动隔膜泵  T型槽铸铁平台  铸铁T型槽平台  煤矿安全  碎片  建材有限公司  工字钢 

2021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百强峰会|陈春花:如何拥有数字化能力boat怎么读

   日期:2023-10-17     浏览:37    评论:0    
核心提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1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百强峰会上表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数字化的能力,将成为是否能够面向未来的一个分水岭。为何数字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1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百强峰会上表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数字化的能力,将成为是否能够面向未来的一个分水岭。为何数字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提炼为“连接”、“共生”和“当下”?陈春花院长从认知到准备,梳理概念与意义,分享如何迈步数字化时代,拥有数字化能力,从而把握未来。

以下是演讲内容: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的陈春花。我想借这次峰会的时间跟大家交流一下面对数字化的转型或者数字化打造这个领域的一些相关研究。

经过2020年之后,我们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数字化成为必选项。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会认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数字化的能力,将成为你是否能够面向未来的一个分水岭,所以我想跟各位谈一谈如何去拥有数字化的能力。

我们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怎么去理解数字化?我相信从概念的角度来讲,今天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是在探讨数字化,以及数字化本身。可是如果我们真的很好的去理解它,会发现数字化最初其实仅仅是一个技术的概念,可是今天我们把它称之为叫做“代际”的概念,它实际上是一个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进化过程,我们称之为它叫“数字化”。如果我们从技术的逻辑去理解它,相对来说还不会有太大的挑战,但是当我们如果从一个真实的,我们叫做时代的转化当中去理解它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可能知道它是一个物理世界跟数字世界的融合,但是本质上到底应该如何理解?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大家一点点帮助。

数字化的本质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数字化本质特征的第一个部分,我把它用了一个词语叫做“连接”,而且我也在过去这几年当中反复跟大家讲“连接大于拥有”。事实上你会发现在今天,你很多东西是通过连接,而且让你广泛的能够跟这个社会去做接触。比如说我本人实际上是个作者,如果我们从读者的角度来讲,你买书,拥有书,那个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可是当你能够跟我们所有这些读书的网站,以及售书的平台,去做连接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可以得到的书是可以称之为“海量”的。这就是今天很特殊的一个数字化的特点,叫做连接大于拥有。

数字化的第二个本质特征,我用了一个词叫“共生”,其实是借用了“数字孪生”这个词。我觉得在过去的时间里面,大家如果理解它,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是经过疫情之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理解什么叫做共生。2020年之后,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要在两个世界存活,一个方面就是为了疫情防控,可能我们在物理世界其实是阻隔的,但是我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学习,其实并没有停顿,而那个不停顿的世界其实是一个数字世界,我们就在这两个世界的空间在共同生活,这个就叫共生。

展开全文

第三个特征,我花了一定的时间才把它找到,我用了一个词叫“当下”。这个词的表达实际上蛮有意思的,指我们在数字化时代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对时间的理解完全变了。我们如果从工业时代的时候来看,这个时间其实是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但是当你来到数字时代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时间其实是穿越的,它完全可以压缩在当下,让你去完全理解你未来是什么样子,或者你可以穿越回到过去,你过去是什么样子,所以它不再是我们讲的时间的一维性,其实它是多维的,多变的,和不确定的。所以那你要做的,理解数字化,其实你就要理解“当下”这个概念。有人会问“为什么当下这个概念特别重要?”正是因为数字化的“当下”特点,我们所有的行业都可以重新做,因为它可以完全用一种新的逻辑去做,它不再去接受你过去的经验,而且我们很多时候遇到的很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跟用户之间的关系完全变了,我将会用数字告诉大家。

这样对数字化本质的理解,会使得我们发现有几件最重要的变化其实是需要大家感受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你所有的竞争优势在今天有可能已经无法保护你,因为保持这个竞争优势的时间其实在变短。这就像我们今天会看到很多的新兴领域,它其实并不太需要有过去的行业经验,它完全可以以一个新的方式做就可以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就是我们今天用户,获得用户的窗口时间其实在急剧缩短,我最近看到一个统计的数据,蛮有意思的,你会发现在我们认为有非常高的技术的领域,比如说飞机、汽车、电话等,它其实已经是工业时代技术创新非常标志性的领域,但是它得到5000万用户的时间,平均下来差不多50年。当我们继续看技术的进步,出现自动化技术等等,你会看到信用卡,电视机,自动取款机。他们获得5000万用户的时间,平均下来也在15年左右;接下来计算机,手机出现,这个技术进步非常的迅速,可是你得到用户的时间差不多也得在10年左右的时间;移动互联网出现,我们争夺5000万用户的时间可以压在10年之内;可是当智能和数字化出现,你会发现得到5000万用户的时间甚至可以压缩不到20天的时间。这种变化,可以使得我们对每个行业的理解完全不同,而这个“不同”又使得我们对另外一个领域产生新的可能性。

我本人非常喜欢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创新是一种简单的生产函数”,它即使是生产要素,生产条件,你能够做新的组合,其实你就在做创新。如果我们按照这个逻辑去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数字化为什么可以让每个行业都可以重新定义,重新做?就是因为数字资产和数字技术它可以融入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去构建一个新的组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新产业就会出现,就像我们看到的零售变成了新零售,传统的出版,今天有可能会变成知识付费。我们所习惯的教育,我们今天看到的基本上也会由另外的一个行业,我们称之为叫“传播和新媒介”。甚至你会看到今天在马路上跑的,可能更多的反而是新势力造车的,新的能源的汽车,不再是传统的燃油汽车,这些变化其实都意味着我们每一个新的组合和创新,其实是可以产业重新去做。

我们在理解数字化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它本质上的这些改变,而这些改变意味着我们无论是从争夺用户的窗口时间,还是保护竞争优势的时间,还是我们对产业的重新价值的理解的变化,其实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调整。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下面就想给大家一点点帮助,就是我们来看看自己在认知上是否已经跟上了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需要的六个认知

我常常跟同学们或者是企业的朋友们去聊天,发现今天我们虽然活在了2021年的年底,很快我们就到2022年,但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其实还活在工业时代,因为我们的认知还停留在这个时代当中。下面我实际上是想告诉各位如果你真的来到了数字化的时代,其实你要有六个方面的认知去做出调整。假设你还没有这六个方面的认知,那我只能说我们可能还停留在工业时代。

第一个认知,叫“一切都正在转化为数据”。这个变化其实是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说一切都在转化为数据,你就会发现你很多东西的理解可能都要被调整,比如说你到一个地方去吃饭的时候,在过去,可能要找当朋友问他“这个地方什么餐厅,哪一道菜是最出名的?”可是今天,你完全不靠这个去讨论,在大众点评上,你就可以找到这个地方最好的餐厅和最好吃的那道菜。

所以你会发现,在这个时候,那些餐厅和那些菜,在大众点评上其实它是一个数据的集合,而你的选择和感受,其实是由机器帮你选,你不再依赖于任何一个人的经验。所以我们在讨论一切在转化为数据的时候,其实它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调整,这个调整一方面意味着我们在商业当中三个最重要的东西全变了。

第一个就是我们在整个商业当中就不再是以产品为中心,我们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如果你没有能力去跟用户发生关联,你的产品再好,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个根本性的改变就是我们不再是以我们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去做驱动,其实我们是用数据去做驱动。

第三个是你跟你所有的伙伴之间,不再是一个供应链的关系,是一个生态协同的关系。

这三个根本性的改变其实都是由数据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所呈现出来。所以我们就会发现,今天非常多的领域因为数据使得我们的现实生活变得非常的美好,非常的善良。比如我们有一个挑战非常大的领域,就是聋哑人与其他人的交流。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方式,学手语,很多的人其实没有能力,没有机会,甚至没有意愿去学,那我们和聋哑朋友就会有很少的交流空间。可是当数字,数据技术出现的时候,它把这些所有的手语变成数据,然后转换成文本,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文本,那就帮助了我们的聋哑的朋友,可以广泛地去做交流。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个数据的时候,会发现它完全可以重塑这个世界。华为就在它自己的发展过程当中,非常认真的去做了一件事情,叫做“数字行动计划”,它花10年的时间,向108个国家,覆盖几万的学生,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什么要做数字行为,什么叫真正的连接、应有和技能,这些努力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去理解我们跟这个时代如何能够一应上去,这是我们在认知上的第一个调整,叫“一切正转化为数据”,如果你没有能力去理解这个部分,那么我相信你离这个数字时代其实是有距离的。

第二,我常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连接其实比拥有更重要”。无论我们用联合的“联”,还是连接的“连”,它其实都在表达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你不能去讨论“拥有”这个概念,你必须讨论广泛的合作这个概念。

我们为什么今天一定要讨论“连接大于拥有?”其实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数字技术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所处的环境实际上是动态的,这种动态的变化的环境当中,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没有办法寻求确定性,只能不断地迭代、进化,而且要广泛地集合人们的智慧,只有通过这个方法,才能应对这个不确定性。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其实就是通过连接,不断地去共享共创一种新的价值。无论是各位熟悉的滴滴出行还是UBER,以及我们看到的所有的这些新型商业模式,它们都是通过连接,开放,以取得更好的成就的。就像我们如今讨论海尔,一定会理解为海尔本身它的发展的平台,可是当我们如果真正回到数据这个概念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连接就使得所有的跨界成为可能。我们很多传统的逻辑因此被颠覆,过去我们理解的很多的行业其实我们今天都要以新的方式去理解它,这个恰恰就是通过整体的开放、连接、创新去取得的很好的成效,所以我们今天再看海尔的时候,不能说它是一个传统的消费类电子的制造企业,而更多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得这个开放能变成一个更加有创造力,有创新能力的一家企业。海尔自己设计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上面会有40多万研究和创新的人员,这些人员并不是它的,它基于这个共同的创新平台使得他们可以围绕海尔所有的相关的创新领域做出很好的贡献。我们看到的这个部分就是你要理解的第二个认知的调整。

第三个认知的调整叫做“可信与开放协同是关键”。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单独的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我们如果没有进入一个价值网络,进入一个真正的称之为叫“生态”的网络当中,很难应对今天这个变化。有一家一直没有讨论和被称之数字化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的企业,但是当所有的零售业被新零售冲击的时候,它的发展还依然很好,这就是7—11。它其实是一个广泛的命运共同体,在它整个的设计过程当中,它自己拥有的店实际上是非常少的,它几乎所有的店都是由它的生态伙伴一起来做运行,有几十万家的供应商帮助它,推进它整个生态网络非常好的发展,而且它在自己的服务范围内,可以服务几千万的用户。

正是这些命运共同体的信任、开放和协同的作用,使得7—11在新技术的变化当中,依然可以有它非常好的成长性。我们也知道,中国有一家企业是用最短的时间成为世界500强的,这家企业就叫小米。它可以得以如此高速的增长,非常大的原因就在于它自己也构建了一个开放、信任和互动的开放平台,无论是它的研发,还是它的竹林生态,其实它完全都是跟合作伙伴一起在做这个成长。当然,我们也可以告诉各位说,这一系列都必须有一个另外认知的调整,那我们就来到第四个认知,就是你不能讨论竞争,你要讨论共生。

我过去的一个比较长的研究,就是回答我们的数字技术对企业战略到底发生什么影响。我和研究伙伴逐步得出一些结论,其中第一个结论,工业时代,目标是满足需求,有比较优势,我们以输赢的概念去讨论战略,它实际上是一个竞争的逻辑。但到数字时代,更多的是创造需求,我们以致力于生长和创造新需求为核心方向,是一个共生的概念。这使得战略变化实际上是非常巨大,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可做什么”来讨论,按传统的逻辑来讲,“想做什么”就是初心,“能做什么”就是你的资源和能力,“可做什么”就是你在什么样的行业里面。但是当我们来到数字化的时候,“想做什么”,你可以重新定义;“能做什么”看你跟谁连接;“可做什么”其实就可以跨界。整个空间其实有一个巨大的变化,这种重新定义连接跟跨界这个概念,它其实就是一个共生的概念,因此,只有不断地去做共生,才会有机会。

下面我以两个“主义”来表达认知,我称之根本性的基础的逻辑,一个叫做“顾客主义”,另一个叫“长期主义”。

在任何的不确定之下,其实你能够唯一确定的是顾客,所以我们会发现过去很长一段的历史当中,企业发展的逻辑都是一直寻求如何满足顾客的价值,如何为顾客需求的变革而不断地变革。我简单回顾一下大型制造业它满足顾客需求走的这个路径。

我们一开始为了满足更多人能拥有汽车,就创造了一个大型的生产汽车的组织模式,这个模式我们称之为叫流水线,是由福特创造出来的,所以叫做福特制。后来我们看到1980年代的时候,丰田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是源于它又创造了一个新的组织模式,这个新的组织模式就是它把供应链纳入到它的制造体系当中,当你的制造跟供应链合在一起的时候,其实你给顾客的满足会更加充分,而且你的质量会变得更好,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组织模式。在今天,我们说海尔的模式之所以被全世界很关注,甚至可能被认同,是因为海尔又在丰田制的基础上,把顾客这一边也纳入它的整个组织体系,叫做“人单合一”,它会让生产和销售完全协同起来,这样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实对于顾客价值的创造就会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满足。我们看到的整体变化,其实就想告诉各位,不论我们怎么讨论不确定性,其实有一个东西是确定的,这个东西就叫“顾客”,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是更有机会贴近顾客的,以前没有数字化的时候,制造业其实并不知道它的产品卖给了谁,但是当你来到数字化时代,你会知道产品去到哪里,甚至哪一个顾客购买你的产品,当能够更贴近顾客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找到更好的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顾客是在数字化时代解开战略谜题的唯一的钥匙。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要特别强调的一条,就是你的创新该怎么做。我们都非常清楚乔布斯对于苹果的引领,苹果对于我们进入智能社会的牵引和开创式的创新,给我们巨大帮助的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能够不断地去做持续的创新。但是不管我们怎么讨论这个创新,我认为苹果,或者乔布斯所说的这个观点,恰恰是我在今天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无论你怎么做创新,核心就是你必须得回归到顾客的价值。我把它定义为叫“顾客主义”。

最后一个认知,我称之“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最主要的是讨论了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就是你跟环境必须是一个共生的关系,因此,我们会要求企业一定要有企业社会责任,我们要理解环境友好、碳排放问题、要讨论共同富裕,这一系列的话题其实都在指你的基本假设是要理解你跟环境的共生关系,这是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就是长期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你怎么认识外部的世界。你的基本的世界观必须是一个整体论的,你不能割裂地去看企业跟世界的关系,你也更加不能够把自己变成是一个主体去看待外部的部分,所以我们称之为叫“万物一体,万物生长”。

最后一个部分,在长期主义的基本假设当中,我们会特别强调向善的力量,如果你有能力向善,其实你就有能力跟外部去做互动,并寻求力量的持久来源。以前我们评价一家公司,往往从商业的逻辑去评价,比如你能不能够发展很好的业务,能不能给顾客提供持续的创新的产品,是否可以给股东很好的回报,等等。但是我们今天必须加上另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长期的贡献。比如你对世界,你对改善每一个人,甚至是对长期发展的承诺。我们看企业,不能在商只言商,我们必须在商言社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更新价值观,必须真正去理解我们跟这个世界的关系。我也陪同腾讯去做了它的价值观的更新,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正式宣布,我们必须讨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其实我们就是要明确地传达,今天我们如何去应对不确定性,使命、愿景,它是否具有长期主义的基本假设,变成了一个根本性的挑战和最基本的部分。

以上就是数字化转型的六个基本的认知。但是当我们真正去理解它的时候,我们要迈上这条路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容易。我在2012年左右开始陪同中国的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我会跟随那些数字化原生态的企业,你会看到起起伏伏非常多,我们传统的这些企业在转向数字化的过程中,挑战非常巨大。在我过去十年持续的跟踪当中,无论是深度的研究,还是我陪同他们去做这些转型,我内心觉得我们大概除了认知调整之后,还有四件事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准备这个部分的时候,那我们迈上数字化转型,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迈步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准备

第一个准备就是你必须要挑战自己。如果你不挑战自己,其实你是没有能力真正拥有这个未来。我们要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根本的部分,其实就是要向自我挑战,只基于过去的认知,走不到未来。

第二个要准备的就是我们怎么能够真正和别人共生,那就是把自己做好。做到共生,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你是否可以致力于不可替代性,如果你有不可替代性,你就有自己非常强的价值,就有机会去获得共生。

第三个准备就是利己跟利他的关系。你会发现我们处于无限连接之中,必须先考虑利他,你才有可能利己,它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对于很多人、很多企业来讲,它其实是需要你完全开放,否则你是做不到的。

最后一个准备,借用一个小说家的这句话,我非常喜欢,他说“这是结束,这是开始。”我理解整个数字化,认为其实它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我记得在看微软的案例的时候,我们知道,即便微软是一个市值非常高的公司,但是他们在回顾他们自己过去的这一段历史,它转型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接受,他们虽然失去了移动时代,但是他们开始了一个云时代。这样的一个概念,恰恰是今天数字化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所以不要怕结束,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

我用最后一句话结束我今天跟各位的交流,这句话实际上是过去对我帮助比较大的部分——我们每一个能够真正活在未来的人,其实恰恰是跟他现在的“自己”在作斗争,我们如果想活在未来,那大概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你向自己挑战。我也期待我们每一个人真正改变自己,我相信数字化带给我们的,一定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

观看论坛完整视频,请登陆直播链接:

http://www.eeo.com.cn/autozt/7c6fc2ec-cf66-509b-1227-0779bea73280/

原文链接:http://www.qiudei.com/news/show-184400.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2021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百强峰会|陈春花:如何拥有数字化能力boat怎么读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