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人:股票重于感情
□王致诚
几年前的20世纪,在美国社会里,无论男女都认为,身为妇女而活跃于证券市场,简直不成体统。这种观念,现已荡然无存。反之,善于投资理财的妇女,在美国已越来越多
美国女人莫名的恐惧
在美国,女性的工资收入历来远低于男性。虽屡经斗争,目前仍要低25%。妇女的退休金和退休后的福利也远逊于男子。
另外,对于妇女,最可怕的,一是离婚,二是丧夫。据美国妇女和退休中心的2005年度报告,离婚后的妇女,依法可得到经济扶持(包括孩子扶养费)的,只占28%。而其中的34%,事实上什么也没得到。于是,离婚的妇女,在离异后第一年中,生活水平的平均降幅达45%;反之,男方则平均提高15%。
据另一项统计,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寡妇,80%在丈夫去世前,生活并不贫困。
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妇女平均寿命,要比男子长7年。因此,她们为老来生活所需准备的金钱,远比男人们要多。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成了美国妇女挥之不去的梦魇。
一位叫盖拉·席希的女作家就说,她本人以及所接触的女性作家、电视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内心深处都孕育着一种莫名的恐惧,害怕年老、孤单、被遗忘,甚至流落街头。
热情增长的“女性股票”
席希说,25年前,妇女们认为,既能参加工作,又能照顾好家,就算蛮不错的了。现在则不然,都在考虑理财以期能够安度退休后的余生。
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妇女就业的人数不断增长。与此相应的是:在家庭收入方面,过去15年中,妇女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在48%的家庭中,妻子的收人已与丈夫持平,甚或过之。
正如有人所说的:“既然钱是你赚的,你当然便具有如何处理它的发言权了。”
在私人理财问题上,不少美国人,都找财务规划师出主意。最常得到的答案便是:购买股票。
据统计,自1925—1995年的70年间,投资于股票,年平均收益率,可达10.5%(待扣除税金和交易费)。去除通胀因素影响,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为7.5%。而国债券的年平均收益率只有2.3%,仅相当股票收益的1/3。银行储蓄,所得的利息,大体只和通胀率相当,更不在话下了。近几年来,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还要高些,2000年至2005年5年中,股票年平均收益率,高达14%。
这便是美国各地投资公司所组织的投资研讨会上,妇女们占绝大多数的原因所在,而妇女们对股市热情的增长度则是空前的。美国妇女和退休中心首席顾问路易斯·马丁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证券,尤其是每一项股票都成了‘女性股票’,大多数家庭在这方面的投资人选中,男人们似乎都已退居二线了!”
妇女投资股市的优势
据美刊报道,妇女们对股市热情的增长和所取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决心通过股票投资,掌握自己经济命运的人数,正在剧增。从事证券业的杰西卡说:“以往,我们把全部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了。还好,居然挺过来了。很自然,现在,该考虑下一个问题:怎样更好地处理这一部分钱财了。”罗娜的话,更是代表不少妇女心态的变迁,她说:“以往,我和丈夫谈论分工时,我总想:他该管车房、干累活、处理投资,其他的事情归我办。现在,我已把投资揽过来了。”
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已有大幅提高。过去,一般人总认为,妇女投资过于谨慎小心,胆气不足。她们总投资于收益率低然而稳妥的债券,或仅向银行存款。在接受调查时,多数妇女也承认这一点。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有越来越多的妇女,将资金从银行账户中抽出,转入股票或股票共同基金。有统计称:近年投资者中,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共同基金的,男性为74%,但妇女也已上升到71%,在整个证券投资组合中,股票和股票基金所占的比率,男子为47%,妇女为46%,已极为相近。
女性们投资股票的能力,亦足以和男性相抗衡,有时甚或过之。据全美投资者团体协会称:长期所作的统计表明:纯由妇女组成的投资俱乐部,年平均收益达21.3%,纯由男子组成的投资俱乐部,年平均收益率只有15%。该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肯·詹基认为,这和妇女所承担的家务劳动有关,她们养成了耐性,不易激动。他说:“妇女们极关心公司的基本面。买定某种股票后,即使市值下落,也较不急于脱手。”
在全美证券股票的投资业绩,妇女们的成功事例也在不断增多。有一位名叫亨利·本杰明的财务规划师说,他的客户中,最为成功的,许多都是妇女。他说:“她们难得惊慌失措。对投资的期望值,也较现实,通常并不作类似赛马场上那种赌博性的孤注一掷,总是从长期着眼。”另有人指出:“妇女投资于共同基金时,追求上年度最佳业绩基金的较少。从长期投资观点看,这样做,收益反高。”
时间里的“复利效应”
理财投资,早早益善。投资的时间越长,资金增长的速度便越快。此中有个关键,那便是“复利效应”在时间里的效应。
有人计算:倘若于25岁时,每年能省出2000美元,投资于股市,只需连续投资10年,65岁退休时,账户上便应有439,000美元。但若到了35岁时才开始投资,也是每年2000美元,纵使连续投资30年,到了65岁时,账户上也只有297,000美元。
年轻的姑娘们爱逛商店,无可厚非。时髦服饰年年翻新,赚的钱花个精光,也是常有的事。科罗拉多州有位姑娘,名叫贝拉·黛安娜,24岁,从事文字工作,年薪2万美元。她便是那种大手大脚的姑娘。父母亲一看不好,便花22.50美元,替她买了一张票,让她参加一位财务规划师办的理财讲座。黛安娜参加后,突然悔悟,决心节约钱用来投资。每天上班时,带去从家里准备好的午餐,不再去外面店里吃了。这样,每周可净省下15美元。看电影,买傍晚场次的票,票价只消4美元,不再看7美元的晚场了。虽然时而仍免不了想逛服装商店,却专门淘换季削价商品。最近,只花了99美元,便买到了原价250美元的上衣。
这样精打细算下来,每月便省出了100美元来。这笔钱中,自2001年8月起,有50美元,自她的户头中,届时将自动转入奥本海默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年利5.5%;其余部分,存在互助储金会的存折上,年利3.5%。她打算先存足1500美元,以供不时之需。接着,就准备介入增长型股票的共同基金了。
祝愿黛安娜能坚持到底。
(本文据美国《家庭证券》2005年第10期、美国《奥本海默市场》2005年第23期等编译)